文物是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(chǎn),也是民族文化的靈魂。 近日,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,我市寶慶府古城墻等6處文物單位名列其中。加上此次入選國保單位的,截至目前,我市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量已達到10處23項。這對有著悠久歷史的邵陽來說,自然是一大喜訊。
邵陽歷史悠久,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古城,地上、地下文物資源十分豐富。 然而,由于歲月侵蝕、歷史或人為損壞等原因,一些文物要么慘遭各種屠戮,要么面目全非,甚至早已蕩然無存。如武岡斜塔、武岡城墻、寶慶府古城墻……這些曾經(jīng)見證過邵陽燦爛文明的重要的歷史遺址和有價值文物已經(jīng)永遠消失或者僅存部分了。今天的我們,只能在一些史料中一窺它們當年的風姿。
但我們應該樂觀地看到, 近年來,我市文物保護狀況得到明顯改善,全市各級政府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門采取相關(guān)措施,不斷加大工作力度,在文物搶救、保護、管理、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取得了明顯成效。但同時也應該看到,我市的文物保護工作面臨著不少的問題和困難,這些都需要我們在發(fā)展中去解決和完善。
6處文物被評為“國保”,對于我們繼承和發(fā)揚邵陽的優(yōu)秀文化傳統(tǒng),提升邵陽文化軟實力,建設(shè)文化強市,有了更現(xiàn)實的意義。除此外,對這些“國保”,我們也有了更大的責任,有關(guān)部門應該根據(jù)相關(guān)規(guī)定,對其做更高標準的保護。邵陽要建成“享譽中外的文化名城”,離不開對文物的保護。我們一方面要以此為契機,加大對全市文物的搶救保護力度,另一方面,也要讓全市人民都認識到,保護文物就是保護我們的根基和歷史。要把現(xiàn)有的市保、省保、國保文物當成真正的“國寶”,用心去呵護它們,讓它們真正成為八百萬邵陽人民心中的“國寶”。(作者馬劍敏 系邵陽日報社記者)